首页
搜索 搜索
当前位置:资讯中心 > 正文

全球快资讯:边防军的故事:哈日陶勒盖•1996

2023-05-31 20:09:05 陈辉纪实

边防军的故事:哈日陶勒盖•1996

作者:甘 春 声

哈日陶勒盖是一个不曾被人关注的地方,它是中蒙边界东端位于内蒙古新巴尔虎右旗边境线上的一座高山。由于山顶岩石呈黑灰色,植被稀少,远处望去似一座黑色的山头。故当地蒙古族牧人称之为哈日陶勒盖(蒙古语:黑头山)。

新中国成立后,中蒙两国政府正式勘界划定两国边界线。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人民解放军在这里设立了边防站和边界观察哨。从此,哈日陶勒盖又成为我军边防哨所的名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哈日陶勒盖山南侧,中蒙两国边界线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而在第605号界标处直线拐向西北方向,在该段边界形成直角地带。由于这片区域属丘陵地貌,哈日陶勒盖山处在边界直角地带的中间位置,周边地形平坦,山顶视界开阔,距边界线仅2公里,可对两国边界形成良好的观控。这是当初选址边防哨所的军事要意所在。

哈日陶勒盖边防哨所遥远偏僻,环境艰苦,气候多变,信息闭塞,生活枯燥,而且平淡无奇……甚至在军方的边境地形图上才会找到它的名称和位置。

然而,在我的戍边经历中,哈日陶勒盖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中蒙两国边界走向图

哈日陶勒盖边防哨所位置图

上世纪九十年代,哈日陶勒盖边防连(哨所)隶属驻守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巴尔虎草原的内蒙古军区边防某团建制,习惯称之为哈日陶勒盖边防连。

哈日陶勒盖周边为丘陵沙地草原,气候干燥。沿边境地带常有狼群、狐狸、黄羊等野生动物活动,边民非法狩猎和越界事件时有发生,边境管控任务坚巨繁重。

边界观察哨设在哈日陶勒盖山顶,铁质瞭望架和保温观察哨楼并肩矗立。连队营房建在半山坡上,是在老边防站旧营院的基础上续建而来。山下有一处时令积水泡子,偶有鸟类逗留水边,荒僻之中少有几分惬意。

边防站时期院内有一口水井,可供人畜生活用水。但是,水质很差,对人体有害的氟化物超标40多倍,长期饮用易引发心肌炎、掉头发、指甲变形、烂眼角、腰腿疼,建哨以来先后已有20多人患心脏病。当地以游牧为生的牧民都因水源苦涩而不到此地放牧。高氟度的水,致使连队常年种树不见树。没有人畜饮用水,团里用仅有的一台运水车每半个月给连队送一罐“救命水”。冬季,送来的水结成冰,官兵们只好化冰后饮用,节水是官兵的重大课题。       

营房外围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沈阳军区在边防一线连队统一构筑的混凝土坑道与石块草坯堆砌而成的“土围子”防御工事。当年,在我国东北边防部队“土围子”战备工事是一道别具特色的风景线。

连队驻地与外界只有一条草原自然路相通。连队与营团两级的电话线路受风沙和冰冻影响时常中断,遇有紧急情况只有依靠无线电台联络。由于通邮困难,连队每隔一个多月才能到当地邮政所抱回积存多日的报刋信件,官兵们形象地称之为“抱纸”。电,本是再普通不过的生存条件,可在边防连队却成了奢侈享受。仅有的一台发电机是大家的命根子,每晚定时熄灯后,便是伸手不见五指的漫漫长夜。夜班换岗、干部值班都是在烛光下进行。曾有内地来此慰问演出的演员对官兵们讲“这样的条件能生存下去就不错了……”就是在这样一片连树木都难以扎根的贫瘠土地上,一代代官兵忠于职守,无怨无悔,坚守信念,始终在默默奉献。

哈日陶勒盖边防连观察哨

当年,在巴尔虎草原边防某团管辖的近六百公里边界线上,部署有十几个边防连和边境观察哨所。因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环境和道路交通等情况不同,连队和观察哨之间在边防执勤和生活条件方面会有较大差异。位于边境口岸的连队和哨所交通条件相对便利;位于界河、界湖边的连队生活条件好一些;位于林区的连队生态环境相对优越;距离边境苏木、林场近的连队采买物资和通邮相对方便。在漫长的戍边岁月里,官兵们都会向往那些生存条件相对温馨的连队驻地。而哈日陶勒盖是属于不被边防官兵待见的地方。因为环境和生活艰苦以及不愿为连队增添负担,上级领导和工作组很少在这里留宿,工作结束便赶往相邻的边防连队。

1996年,是我在巴尔虎草原边防团先后任参谋长、副团长职务的第七个年头,任职年限和服役年龄均已面临岗位和职务调整的境地。

这一年初春,我又一次率队组织团边界管段全线巡逻。当巡逻至东线边防九连管段时,遭遇蒙古境内突发的草原大火扑天而来,全线巡逻被迫中止。我立即组织相邻的三个边防连派出官兵在边界线我方一侧封闭火头,同时迅速向团和上级作战值班室报告边界火情。随即带领团机动分队组成团扑火队伍与当地森警、武警和林业扑火队伍奔向边境火场。在地方政府统一指挥下,奋战11天终将“4.23”草原森林大火扑灭,取得了扑火战斗的最后胜利。

真所谓祸不单行,扑灭草原森林大火不久,我团哈日陶勒盖边防连营房发生火灾,因厨房排烟道失火致使整栋食堂和兵舍顶部烧毁坍塌,连队正常工作和生活秩序受到严重影响。而此时,因连队边界管段内屡次发生不法人员猎杀黄羊的违法事件,正值连队干部被追责调整的时刻。消息传来,在团的几位领导犯了难,多数不愿趟此浑水前去处置…… 面对此景,我虽然率队扑救草原森林大火归来身心十分疲惫,做为团领导班子中的老同志,此时应该身先士卒勇挑重担。我随即着手组成团机关工作组,率队又踏上了前往哈日陶勒盖边防连火灾现场的征途。

扑灭草原森林大火战斗

扑火战斗间隙就地休整

1996年扑灭大兴安岭“4.23”草原森林大火率队返程

面对火灾废墟和士气消沉的哈日陶勒盖边防连官兵,我和工作组由事故原因调查和人员教育整顿入手,梳理问题、统一认识、采取措施、鼓励斗志。在此基础上顺利组织连队新老干部交接班。并由团后勤处营房部门组织建筑技工和营建材料,与连队官兵共同展开了损毁营房的重建工作。

此时,我产生了一个念头,利用火灾重建营房的契机,就地取材,因地制宜,适度改善连队的生存条件和政治文化氛围,在艰苦的自然环境中创造一个相对舒适温馨、能够栓心留人的“哨所小环境”。以新的连队班子、新的营区氛围、新的精神风貌,开创连队建设的新局面。

在组织连队党支部成员统一思想认识后,我和全连官兵甩开膀子苦干一个多月,使哈日陶勒盖边防连旧貌变新颜,一个干净整洁、功能分布合理且政治文化氛围浓厚的边防连队院落出现在官兵面前。

我们用砖石砌筑两个月亮门,将院落区分为不同区域,增加了生活情趣;将营房的原有套间改造为单间,增设了干部宿舍、图书室、来队家属房;改造了各类库房,实现了物资分类存放管理;整修了院内道路,粉刷墙面,修建花池,栽种行道树,清理院外周边垃圾杂物,创建干净整洁的营区内外环境。

与哈日陶勒盖边防连官兵共同执行边界巡逻任务

与哈日陶勒盖边防连官兵在界标处合影

我们精心布置了连队营区的政治和文化环境,新建了连队营门哨兵岗楼,在营门两侧墙壁绘制了鲜红的国旗和军旗;在院内墙壁上书写了“热爱边疆、安心边疆、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四边思想”大幅标语,使连队营区庄严肃穆。我们试图以营造浓厚热烈的政治文化氛围,最大限度地缓释营区所处的恶劣环境对连队官兵身心的影响…… 我还写了《大风歌》和《边关情》两首边防小诗,由军分区徐云龙干事书写在连队营区南侧的墙面上,激励连队官兵无私奉献为国戍边。

团工作组和两名画师在连队营区门前

整洁一新的哈日陶勒盖边防连营区

连队院内西侧与营门正对的是一面宽26.6米、高3米,用来遮挡西侧土坡而建造的砖砌墙。当初营建时,墙面用水泥沙灰抹面后未做任何粉饰处理。此墙如何利用,多年来各级无人问津。为了增加营区的文化氛围和绿色生态渲染,我设想创作一幅巨型边防油画,将我团边界管段内的森林、草原、河流、湖泊、哨所、骑马并肩巡逻的战士和民兵都纳入画中,绘制出气势恢宏的边防壮丽景象。此画可称其为巴尔虎草原千里边防线上的“画王”。

为圆此梦,我专程请来新巴尔虎左旗职业中学的哈日其嘎老师和军分区徐云龙干事一同创作这幅巨画,我们三人根据创意绘制出小样并经几番讨论修改后,军地两位画师怀着为边防官兵留下长久精神寄托的创作激情挥毫入境,经十余天辛勤创作,在呼伦贝尔大草原千里边防线上唯一的巨幅画作诞生在哈日陶勒盖边防哨所。

在巨幅壁画创作收官之际,由呼伦贝尔盟委和军分区共同举办的《 边境风景线 》栏目采访报道组来到哈日陶勒盖边防连。女记者滕妍和军事记者魏士江被边防官兵热火朝天、齐心奋力改造连队小环境的场景所感动,她们特意采编了《 创业哈日陶勒盖 》的稿件发表在《呼伦贝尔日报》第一版,向呼伦贝尔军民介绍了哈日陶勒盖边防官兵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

记者滕妍在报道我们创作的这幅边防巨幅壁画时写到:连队院内有一幅尚在制作的巨幅壁画,高3米、长26.6米,选景由边防某部管段浓缩而成,蓝天绿地,青松碧水,气势宏伟,足以体现官兵视边防为第二故乡的浓厚情感,战士们戏称它是 “边防线上的画王”。其实,如此硕大的壁画在呼伦贝尔盟也属首例。你可知道,营造这“边防画王”的沙石是战士们从几十公里以外的山上拉回来的。为边防官兵“圆梦”的是义务献艺的两位军地画师,是他们滿怀激情在边防哨所的倾心之作。

巨幅边防“画王”和连队营区景象

与边防“画王”留影

1996年7月4日《呼伦贝尔日报》第一版

刊载于1996年7月4日《呼伦贝尔日报》第一版

边防部队的共同特点是“点多线长”。我们团在近六百公里的边界线上,部署有十余个边防一线连队和哨所。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连队全面建设和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七年中,我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每年都到两个边防一线连队蹲点。在调研帮扶的基础上,先后在四、七、九连召开现场研讨会,推广边防连建设的做法和成效,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实践证明,边防团的领导及机关业务部门必须把工作重心下沉到边防一线,蹲点在连队哨所,倾听官兵心声,及时发现问题,适时分类指导,排解后顾之忧。将分散在漫长边界线上的边防连队,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边防部队的整体建设和边防稳固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在哈日陶勒盖边防连蹲点一个多月,在改善营区环境和生存条件的同时,帮干部、带队伍、讲传统、传作风,为边防连队的长远建设尽一个边防老兵的责任和心愿。由于团领导和机关工作组的引导与支持,激发了连队官兵的斗志,鼓舞了士气。苦干改变了连队面貌,汗水换来了官兵的笑容。哈日陶勒盖边防哨所再次呈现出往日的别样生机和官兵们面对恶劣环境所表现的忘我与无畏……

结束在哈日陶勒盖的蹲点任务即将返程时,我接到了工作调动的任命,我将告别巴尔虎边境草原,辞别战斗了七年之久的边防团。

望着整洁一新的哈日陶勒盖连队营房和山顶高耸的观察哨楼,握着送行官兵的手,一股热流涌上心头…… 在依依不舍中挥手告别,我发自内心向着边防连队的官兵、向哈日陶勒盖致敬……

告别巴尔虎边境草原

告别驻守在巴尔虎草原的边防团

人生最美的珍藏还是那些往日时光。几十年过去了,每当回想起这段往事,哈日陶勒盖的身影就会清晰地浮现在眼前。挺拔的山峰,高耸的哨所,可爱的官兵,时刻守护着边关的安宁。我时常在想,在边防部队任职,如果没有沉甸甸的压力,就会是一份轻飘飘的履历。面对哈日陶勒盖,我们注定只是匆匆的过客,而书写哈日陶勒盖几十年奋斗史的则是那些一代又一代献身边防事业的官兵们,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们……

原内蒙古军区边防部队老兵

甘     春     声

2023年6月于呼和浩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