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搜索
当前位置:资讯中心 > 正文

马伯庸来武汉了,文学创作是从逃避写作业开始的-全球观速讯

2023-04-14 21:52:42 九派新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这位同学刚才你说高中时不想学习,看了我的《街亭》这篇小说,你知道我是什么状态下写的吗?2004年,我不想写毕业论文,就写下了这篇小说,我也是为自己找一个逃避的理由,所以文学创作对我来说,也是从逃避写作业开始。”国内知名作家马伯庸这番回答,引发学生的共鸣。

4月14日下午,江汉大学学术交流中心明德厅内座无虚席,国内知名作家马伯庸带来《历史中的大与小》专题讲座,现场分享文学创作的心得体会,并与师生读者一起探讨“历史中的大与小”。伴随着屏幕上的史料呈现,从敦煌文书到睡虎地秦墓竹简,从铭文砖到古壁画,马伯庸带领观众穿越历史的漫漫长河,观察古人的生活细节与心灵体验,体会小人物真实细腻的情感表达,并结合具体的时代背景进行娓娓讲述。例如古人抄写《兰亭集序》时,突然发现自己误把“亭”字写成“停”字,便在纸上乱写乱画。“古代又没有涂改带,又没有删除键,写了错字,就只能愤怒地涂黑了。”马伯庸笑言,从这些看似寻常的笔迹中,我们可以一窥古人的精神世界,产生跨越数千年的情感共鸣。

在提问环节,有同学问,历史小说如何平衡它的真实性和可读性?马伯庸坦言,历史小说创作确实是一件难度很大的事,一方面我们要确保它有足够的戏剧性,另一方面我们也还有足够的责任感,确保它的真实性、思想性。“您写的历史小说,更多地关注小人物,这些历史小人物对我们当代大学生有哪些现实借鉴意义?”一位女同学问道。

马伯庸回答说,小人物也可以撬动大历史。比如辛亥革命中的武汉人萧钟英,才二十多岁,当时在日本读书,得知辛亥革命发生后,迅速回来武汉,很不幸牺牲在战场上,千千万万的小人物聚在一起就能形成历史。“对于咱们当代大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坚定自己的信念,找到自己的理由,找到自己能够安身立命的锚,这个锚点可能是你的专业,也可能你的理想,那么只要是你能做到这几点,你就必定能够在这个长江之中不被暗流所驱动,最后会形成长江潮流的一部分。”马伯庸是人民文学奖、朱自清散文奖、茅盾文学新人奖得主,致力于“考据型历史小说”的探索。代表作有《长安的荔枝》《长安十二时辰》《古董局中局》《显微镜下的大明》《两京十五日》《大医》等。在武汉开展全民读书月活动之际,受武汉市新华书店邀请,马伯庸来到江汉大学,与武汉的学子、读者分享。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